避免寶寶成B肝帶原 孕前治療B肝藥物要慎選

生活中心/台北報導

案例:我是B型肝炎帶原者,由於最近做婚前健康檢查,發現自己e抗原呈陽性、肝指數高達300,且體內B肝病毒量很高,醫師建議可進行治療,但考量2年後的懷孕計劃,不知藥物治療應該注意哪些重點才好呢?

高雄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副教授陳建宏醫師說明,B型肝炎病毒主要是透過血液及體液傳染,台灣有50%以上的B型肝炎患者來自母體垂直傳染,母體 垂直傳染為生產時病毒直接藉由胎盤進入新生兒體內,日後新生兒變為帶原者的機會高。根據統計,若媽媽本身為e抗原陽性者,代表母體內B型肝炎病毒量高且活 動力強,新生兒有9成以上的機率會變為B型肝炎帶原者;若媽媽為e抗原陰性者,新生兒僅有2成以下的機率變為帶原者。

陳建宏醫師表示,自民國73年起,台灣實行B型肝炎疫苗接種後,已大幅降低國內垂直傳染的機率,不過,媽媽為e抗原陽性患者雖經過免疫球蛋白和疫 苗接種,仍有5%-10%的機率會傳染給新生兒。因此,建議計畫懷孕之B型肝炎婦女,在懷孕前可檢查e抗原、肝功能指數及病毒量,若達治療標準可與醫師討 論自身情況,根據不同病況選擇B型肝炎治療方式,或生產後再進行治療。雖目前有符合懷孕安全性「B」級口服抗病毒藥,但因無大規模及長時間的研究,證實懷 孕時用口服抗病毒藥不影響胎兒安全與生長,因此尚不建議於懷孕期間治療B型肝炎。

目前針對B型肝炎治療之藥物有長效型干擾素與口服抗病毒藥物。針對上述案例,陳建宏醫師說明,若希望於懷孕前2年進行治療,醫師經常會優先選擇長 效型干擾素來治療B型肝炎。干擾素作用機轉為抑制病毒活性,同時調節體內免疫功能來攻擊病毒以達到治療的效果。選擇長效型干擾素治療的優點為固定療程,通 常僅需1年的治療即可知道治療效果,其缺點是需用打針及有副作用。根據最新研究顯示,長效型干擾素治療結束,停藥半年後可達36.2%的e抗原轉陰率,且 停藥半年後即可受孕。此外,由臨床試驗發現,療程結束後長效型干擾素仍會持續作用,可進一步達到表面抗原消除,其機率較口服抗病毒藥物更高,有機會達到B 型肝炎治癒目標,然而干擾素不能在懷孕時期使用。

陳建宏醫師表示,除了干擾素之外,另一常見的B型肝炎治療藥物為口服抗病毒藥物,其作用機轉為直接抑制體內的B型肝炎病毒,以達到降低病毒量的效 果。其優點是口服方便且副作用較少,缺點是需長時間使用及長時間使用後會產生抗藥性病毒。大部分病人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需服用多年以上,且用藥當中不建議 病人懷孕。因此有計劃懷孕的婦女,在懷孕前要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須和專科醫師詳加討論。雖有研究顯示懷孕最後3個月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加上免疫球蛋白和疫 苗接種可減少新生兒被感染的機會,但此結果仍需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。

最後,呼籲計劃懷孕之B型肝炎女性帶原者不需過度擔心,只要與醫師溝通,在懷孕前根據病況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。在懷孕期間,除非母體本身肝臟已嚴重發炎或有肝衰竭的狀況,才建議使用藥物治療,而生產後也需常監測B型肝炎狀況,因生產後肝炎可能會急性發作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迷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